古街改造如何激活千年文脈、重拾煙火生機?安陽古街以一場精修精繡的 “反向操作”,給出了示范答案。
前不久,安陽西大街成功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(第二批)》,從曾經的坑洼破落、管線雜亂,逆襲為原住居民留住率超 90%、年輕人爭相打卡的 “文旅新地標”。記者以解剖麻雀的方式,探尋安陽古街 “守得住鄉愁、玩得出新意” 的翻盤密碼。

青磚砌墻、青瓦覆頂,門窗隔扇式樣繁多,木雕、磚雕精妙傳神......11月14日,記者來到位于安陽古城南部的西大街,街道兩側理發店、小飯館、百貨商店等多不勝數,車輛與行人絡繹不絕,滿滿都是生活氣息。
誰能想到,這條現在亮堂雅致的老街,去年夏天還是另一副模樣:青石板路坑坑洼洼,電線織成 “蜘蛛網”,不少老房子門窗朽壞,連居民自己都調侃 “住著鬧心,看著揪心”。
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。2018年,倉巷街、西大街及城隍廟——高閣寺街區入選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。隨著三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項目陸續推進,倉巷街、縣前街等一條又一條老街逐漸復蘇,再現芳華。
2024年8月,西大街保護提升項目啟動時,有人擔心“改完就沒那味兒了”,還有人猜“是不是要把我們都遷走”??砂碴枦]走“常規路”,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,將能用的原有建筑拆下的瓦、磚、柱子等全都用上,盡量保持建筑物原貌。這成了 “微改” 翻盤的第一個關鍵。

為了安放“老街人”久遠的回憶,安陽市堅持微改造與精細化“繡花功夫”,一邊更新改造提升,一邊“打撈”厚重歷史。
針對歷史風貌被破壞的建筑,通過局部改造恢復其傳統風格。與此同時,聘請從事古建事業30余年的“老工匠”擔任技術顧問,負責修繕現場的指導工作,強調合理利用原有建筑材料,最大程度優化保留歷史構件,確保修復后的建筑與原貌相符。
這讓改造沒了抵觸,多了溫度。最后90%的居民選擇留下,老樹下下棋的大爺、巷口賣糖畫的師傅,都還在原來的位置,老街的“煙火氣” 不僅沒散,反而更濃了。
光有人情味還不夠,“微改”守住了老街的“魂”。40號院曾是德聚誠老店,124號院曾是中國銀行舊址,118號院是民國居住建筑……短短的老街,說不盡的歷史?!拔覀儓猿帧辉阂环桨?,一院一評審’,照圖施工,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,將能用的原有建筑拆下的瓦、磚、柱子等全都用上,盡量保持建筑物原貌?!卑碴柺凶〗ň窒嚓P負責人介紹,玻璃罩保護起來的部分是建筑原有墻體,邊緣則是修繕后的。對比之下,游客可以更清楚直觀地感受到古街古建的滄桑與厚重。
“守舊”不代表“落后”。墻面用花朵裝飾成打卡點,游客說“像走進了古裝劇,卻能隨時掃碼買杯養生茶”—— 這種“古得地道、新得貼心” 的反差感,成了“翻盤”的第二張“王牌”。

最讓人驚喜的是,西大街把“老底子”玩出了新花樣。以前這里是糧行、藥材行扎堆的 “商業旺地”,現在不僅復興了這份基因,還加了“新料”:“德聚西藥?!迸f址上,中醫館成了網紅點;“大和恒糧行”旁邊,養生湯館飄著藥香,陳皮山楂湯成了年輕人的“續命水”。
更妙的是,它還跟古城南大街、縣前街、倉巷街“串珠成鏈”,游客來了能逛古街、品老味、學非遺,一天都玩不完。
從“老破街”,到入選全國清單的“樣板街”,安陽西大街的“微改” 翻盤,沒靠轟轟烈烈的大工程,反而贏在 “反套路”:不拆居民的情,不丟歷史的魂,更不缺創新的勁。
走在這條街,老人坐在街角曬太陽,年輕人帶著無人機航拍,孩子們舉著糖葫蘆。千年的時光,好像都揉進了這煙火氣里。它用事實證明:老街不是只能“變老”,只要找對方法,就能在新時代里活出更亮眼的模樣。